当前位置:主页 > 其他 > 正文

找个人帮家里盖房子?从房子上掉下来,谁付责?

03-28 其他

  去年开春,老王在村口电线杆贴了张"急招瓦工"的告示。三天后,邻村老李带着铺盖卷来了,两人蹲在院里边抽烟边谈:"一天300,管两顿饭,摔着碰着自个儿担着啊!"老王拍着胸脯保证。谁承想这话说出不到半月,老李从二楼摔下来断了三根肋骨,医药费账单像雪花片似的飞来时,两家人为"谁该掏钱"差点动了锄头。

  一、那些要人命的"口头协议"

  在广大农村,像老王这样靠口头约定盖房的情况比比皆是。去年县法院统计的127起自建房伤亡纠纷中,有89起连张纸片协议都没有。常见的致命约定包括:

  "出了事不用东家管"(实际可能被认定无效)

  "工钱日结,不算正式雇佣"(事实劳动关系仍成立)

  "工具材料都归工人自带"(若因此导致事故,房主难辞其咎)

  去年邻镇就出过惨剧:包工头老赵为省事,用旧木板搭了个简易脚手架。结果小工踩断木板摔成瘫痪,法院判房主老刘担责40%,只因他明知脚手架不安全却未制止。

  二、法律天平往哪边斜?

  翻开《民法典》第1192条,白纸黑字写着: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,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,根据双方过错承担责任。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——房主和工人可能要"分摊"医药费。

  关键看三大过错:

  安全措施是否到位:没提供安全绳、未搭建合格脚手架

  施工资质是否查验:雇佣无证电工、让泥瓦工进行高空作业

  现场管理是否尽责:默许工人饮酒上工、强令雨天施工

  去年轰动全县的"脚手架惨案"就是典型:房主为赶进度,默许包工头使用生锈的二手钢管。事故发生后,法院判房主承担55%责任,只因他每天巡视工地时都看见那些锈迹斑斑的支架。

  三、赔偿账单怎么算?

  若真走到对簿公堂,赔偿清单可能包括:

  医药费(含后续治疗)

  误工费(按日均收入×误工天数)

  残疾赔偿金(若构成伤残)

  精神抚慰金(重伤或死亡情形)

  去年王家沟的案例令人唏嘘:小工从屋顶坠落成植物人,法院最终判决房主支付87万元。最要命的是,房主以为"临时帮工"不用买保险,结果只能卖房偿债。

  四、救命的三道"护身符"

  白纸黑字签协议

  模板里必须包含:

  安全责任条款(明确双方义务)

  保险购买约定(最好集体购买团体意外险)

  施工资质要求(电工证、高空作业证等)

  工地装上"电子眼"

  智能手机就能完成:

  每日拍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

  微信工作群留存施工指令记录

  购买带GPS定位的安全帽(某宝200元/顶)

  保险买够三重保障

  施工团体意外险(保额建议不低于80万)

  雇主责任险(转嫁房主风险)

  建筑工程一切险(覆盖建材损失和第三方伤害)

  五、血泪教训换来的避坑指南

  邻村老周去年盖房时做了个"聪明举动":花1500元请来安全监理。这个钱花得值——不仅揪出7处安全隐患,在工人老马失足摔伤时,监理出具的《整改通知书》成了免责金牌,法院最终判定老周无责。

  而那些心存侥幸的,就像镇西头老吴,为省300元拒绝购买安全网。结果小工摔伤后,10万元赔偿金让他至今还在工地搬砖还债。

  记住:自建房工地不是法外之地,头顶的安全帽也护不住你的钱包。下次再有人来谈工钱时,先把这份"救命协议"拍在桌上——这不仅是保护工人,更是守护你半辈子的血汗钱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falv123.cn/qita/1352.html


博客主人今何在
夫生法者,君也。守法者,臣也。法于法者,民也。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,此谓为大治。 --管子
  • 文章总数
  • 171164访问次数
  • 建站天数
  • 标签

   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