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其他 > 正文

未经别人同意,在网上被发照片恶意诽谤,可以

04-10 其他

  在网络时代,个人隐私和名誉权受到侵犯的情况时有发生。如果未经他人同意,在网上发布其照片并伴随恶意诽谤,这种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,受害者完全有权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在中国,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受害者提供了诉讼的依据。

  法律法规分析

  肖像权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百一十条规定,自然人享有肖像权。未经当事人同意,不得以制作、使用、提供、出版肖像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。

  名誉权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,自然人享有名誉权。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名誉权,包括但不限于诽谤、侮辱等形式。

  侵权责任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》规定,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,应当承担侵权责任,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侵害、消除影响、恢复名誉、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。

  举例说明

  案例一:网络名人肖像权纠纷

  某网络名人在微博上发现,自己的一张照片被某商家未经同意用作广告宣传,且配上了不实的宣传语。此行为侵犯了该网络名人的肖像权,并可能误导消费者,造成商业利益上的损失。该网络名人可以依据《民法典》的相关规定,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商家停止侵权行为,消除影响,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。

  案例二:恶意诽谤造成名誉权侵害

  张先生在网上发现有人发布了一张自己的照片,并配文称其涉嫌经济犯罪。实际上,张先生是一名教师,从未涉及任何违法犯罪行为。这种恶意诽谤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张先生的名誉权。张先生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发布者删除侵权内容,公开赔礼道歉,并索赔因名誉受损造成的各项损失。

  结论

  在中国法律框架下,未经他人同意在网上发布照片并伴随恶意诽谤,构成对受害者肖像权和名誉权的侵害。受害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,包括但不限于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、消除影响、恢复名誉、赔礼道歉以及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。

  在处理此类纠纷时,建议受害者首先保存好相关证据,如截图、网址、发布时间等,然后可以寻求律师的专业意见,根据具体情况提起诉讼。同时,受害者也可以向相关网络平台投诉,要求平台依据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》等法律法规,及时采取措施删除侵权内容,阻止损害的进一步扩大。

 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,每个人的言行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,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。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,在发布信息时都应当审慎行事,避免触犯法律,共同维护健康、积极的网络环境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falv123.cn/qita/144.html


博客主人今何在
夫生法者,君也。守法者,臣也。法于法者,民也。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,此谓为大治。 --管子
  • 文章总数
  • 83626访问次数
  • 建站天数
  • 标签

   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