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隐私视频威胁别人转钱犯法吗?
这属于典型的侵权违法行为,其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、肖像权以及隐私权。依据《刑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,相关的违法行为会根据不同严重程度判处相应的刑事责任。
侵犯名誉权
名誉权是指任何个人都有权要求其个人能力、品质、精神状况、社会评价等方面的社会评价,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》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,侵犯名誉权行为有:
a) 以侮辱、诽谤方式损害他人名誉的;
b) 捏造事实,公然丑化他人人格的;
c) 未经本人同意,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的。
侵犯肖像权
根据《民法通则》第一百一十条规定,肖像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,未经本人同意,禁止以盈利为目的使用、侮辱、损毁肖像。
行为人违反个人意愿,擅自使用、占有他人肖像,可能会承担以下民事责任:
a) 更正或者删除;
b) 恢复名誉;
c) 消除影响;
d) 赔礼道歉;
e) 赔偿损失。
侵犯个人隐私
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规定:“自然人享有隐私权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侵扰、刺探、泄露、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。”
个人隐私被公开的方式有很多,其中以威胁、恐吓的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公开他人隐私视频,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典型表现形式。
构成敲诈勒索罪。
除了前述民事责任外,行为人可能会涉嫌刑事犯罪——敲诈勒索罪。《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:
"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罚金;
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
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惩戒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为:行为人基于非法占有目的,以威胁的手段,强行索得公私财物。
如遇到隐私视频威胁,被害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?
a) 可以尝试与行为人和解,要求删除勒索的视频,并保证不会外传;
b) 一定要保持冷静,不要随意转钱,因为“填不满的贪欲如同无底洞”;
c) 保存好证据,可以录音、截图等方式;
d) 向公安部门报警,请求权力部门介入调查处理;
e) 如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,可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害赔偿。
以下通过两个案例进行说明:
案例一:大学生赵某偷拍同学钱某换衣服的视频,并向钱某要求支付五千元钱,钱某陷入恐惧,在考量一天后将钱打到赵某卡上,赵某也许下删除视频的承诺,谁知赵某并没有删,之后又多次敲诈勒索,钱某情急之下将此事曝光,最后赵某家人赔偿了钱某精神损失费用,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。
案例二:蒋某用刘某的“不雅视频”进行勒索,向其索要10万元,刘某遂向公安机关报案。公安机关迅速将嫌疑人蒋某抓获,当场收缴了作案时使用的存储设备,避免了极其严重的后果。
后经法院审理认为,蒋某的行为构成了敲诈勒索罪。根据钱的多少和具体情节,法院最终决定对其从轻处理,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并处相应罚金。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falv123.cn/qita/403.html
- 上一篇:舍友在宿舍录音偷听讲话犯法吗?
- 下一篇:在小区被狗咬伤,但是找不到狗主人该怎么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