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打了,身上没有外伤,我能要求赔偿吗?
2024 年深秋的某个傍晚,我在地铁口被陌生男子无故推搡。回家后整夜心悸失眠,却因体表无伤痕被朋友劝 "多一事不如少一事"。直到在医院查出 "创伤后应激障碍",才明白:法律保护的,从来不止是看得见的伤口。
一、被忽视的 "内伤":没有外伤的伤害更致命
身体的隐性损伤
去年 11 月,我在超市与顾客发生口角,对方突然挥拳击中我的腹部。当时仅感觉轻微疼痛,未在意。三天后腹痛加剧,CT 显示脾脏挫伤。医生说:"若再晚来两天,可能脾脏破裂危及生命。"
法律依据:《民法典》第 1179 条明确,人身损害赔偿包括 "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",即使初期无明显外伤,后续确诊的损伤仍可索赔。
精神的持续创伤
朋友阿琳遭遇职场霸凌,被上司当众扇耳光。虽无外伤,却因此患上重度抑郁,每月心理咨询费高达 3000 元。法院审理后,依据《民法典》第 1183 条,判决施暴者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5 万元。
关键证据:需提供精神科诊断证明、心理咨询记录及因果关系鉴定。
二、索赔的 "四大支柱":证据链决定成败
医疗证据
急诊病历:记录受伤时间、症状及医生初步诊断
影像学报告:如 CT、MRI 等,证明内脏或软组织损伤
精神科诊断:需由三甲医院精神科出具,明确 "创伤后应激障碍" 等诊断
真实案例:2023 年杭州某案件中,受害者仅凭脑部 MRI 显示的 "轻度脑震荡",获赔医疗费及误工费共计 2.8 万元。
现场证据
监控录像:保存商场、街道等公共场所的监控,记录施暴过程
证人证言:至少两名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证人,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及书面证词
报警记录:110 接警回执是证明侵权行为存在的核心证据
操作技巧:事发后立即报警,要求警方调取监控并制作《受案登记表》。
财产损失
衣物损坏:保留破损衣物及购买凭证,按实际价值索赔
手机损毁:提供维修发票或换新费用证明
其他财物:如眼镜、手表等,需拍照并公证损坏状态
法律依据:《民法典》第 1184 条规定,财产损失按 "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" 计算。
沟通记录
施暴者道歉录音:需明确提及伤害事实及赔偿意愿
调解协议:若在派出所达成调解,需加盖公章并注明赔偿金额
短信 / 微信:保存对方承认侵权或承诺赔偿的文字记录
注意事项:录音需清晰完整,避免诱导性提问。
三、赔偿的 "五大维度":算清你的权益账
医疗费
包括挂号费、检查费、药费、康复费等
需提供发票原件及费用清单
计算公式:实际支出金额 ×(责任比例)
误工费
有固定收入:月工资 ÷ 30 天 × 误工天数
无固定收入:参照当地相同行业平均工资计算
证明材料:劳动合同、银行流水、单位出具的误工证明。
护理费
住院期间:按当地护工标准 × 护理天数
出院后:需医生开具 "加强护理" 医嘱
案例参考:2024 年上海某案件中,受害者因脑震荡住院 7 天,获赔护理费 1400 元。
交通费
仅限就医及处理纠纷产生的合理交通费用
需保留出租车发票或网约车行程单
特殊情况:若异地就医,可主张往返机票或火车票。
精神损害抚慰金
一般案件:5000-2 万元
严重精神损害:5-10 万元(需司法鉴定)
影响因素:侵权情节、损害后果、当地经济水平。
四、维权的 "三个雷区":这些坑千万别踩
"没有外伤等于没受伤"
误区:仅以体表伤痕判断损伤程度
正解:法律保护身体完整性,隐性损伤同样可索赔
典型案例:2022 年北京某案件中,受害者因 "轻微脑震荡" 获赔 1.5 万元,尽管 CT 未显示器质性病变。
"超过 24 小时就无法验伤"
误区:认为验伤有严格时间限制
正解:只要能证明损伤与侵权行为存在因果关系,验伤时间不受限
操作建议:事发后尽早验伤,避免证据灭失。
"私了协议签了就不能反悔"
误区:和解后不能再索赔
正解:若协议显失公平或存在欺诈,可在 1 年内起诉撤销
关键证据:证明和解时存在重大误解或胁迫。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falv123.cn/hetong/1354.html
- 上一篇:前十年没有帮我买社保,这两年才帮我买以前的能补回来吗?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