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劳动合同,在岗位上死亡如何赔偿?
在现实社会中,如果没有劳动合同,雇员在工作中意外死亡,应该如何进行赔偿一直是众多雇员和雇主所关心的话题。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案例,对相关规定进行详细的解读分析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。
一、 案例分析
案例一
张先生是一家工厂的工人,而这家工厂并没有与其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。一天上午,张先生在流水线工作时,因设备发生故障,导致了严重的事故,张先生不幸当场身亡。
事后,张先生的家属们提出,要求工厂对张先生的意外死亡负责,给予他们相应的赔偿。而工厂方面则认为,张先生与工厂并未签订劳动合同,所以不属于工厂的正式员工,工厂不应对其进行赔偿。
案例二
余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文员,同样也没有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。在一次加班后,余小姐因为疲劳驾驶发生了车祸,最终抢救无效身亡。
余小姐的家人对待事故的态度是,余小姐虽然是在下班后发生的车祸,但她是因为长时间加班过度疲劳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,公司对她的死亡负有一定的责任。但是,公司方面却以余小姐并没有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为由,拒绝向其家属赔偿。
二、 法律法规解读
1.是否签订劳动合同,不影响劳动关系的存在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第十四条的规定,即使雇员与雇主没有签订劳动合同,只要存在事实上的雇佣关系(即雇员在雇主处工作并且接受其管理和报酬),就能够认定为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。
2.事实劳动关系中雇员伤亡,可以主张赔偿。
《劳动法》第七十一条明确规定,劳动者因为执行工作任务导致伤害或者死亡的,雇主应当负责赔偿。
3.工亡的认定。
如果就算是工伤或者工亡,那么法律规定了严格的工亡认定程序。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视同工伤的情形。
4.没有购买工伤保险,雇主该如何赔偿。
现在还有的单位,并没有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,那么一旦员工在工作中受到伤害,雇主就需要参照工伤保险的标准负责赔偿。
5.公司因加班导致员工伤亡,应负法律责任。
如果因为长期加班导致员工健康恶化,最终导致员工发生伤亡,雇主也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《劳动法》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,用人单位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,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。
6.工作期间以外的伤亡,也可以主张赔偿。
如果员工在工作期间以外,因为工作原因发生伤害,同样也可以认定为工伤,雇主同样需要负责赔偿。
三、无劳动合同雇员伤亡赔偿的方法
1.收集证据。
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非常重要,雇员可以收集工资支付凭证,出勤记录,用人单位向职工发放的"工作证",或者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相关证据。
2.报警并拍照取证。
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发生意外,伤者的监护人或者是其他在场人,应该及时报警,并且对现场进行拍照。
3.工伤认定。
及时向当地的劳动局提起工伤认定程序。
4.协商赔偿。
可以首先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。 如果协商不了,可以申请调解、仲裁或者诉讼。
总结:
目前,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"三无"单位(无营业执照、无生产许可证、无 劳动合同 ),制度不完善,待遇低,危险大。而不少员工对法律也缺乏足够的认知,一旦发生伤害事故,维权难度大。所以在选择工作时还是应选择正规的大公司。
法律法规补充:
1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
第十四条:"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,应当订立劳动合同。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,但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,劳动关系成立:
(一)用人单位已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和支付报酬;
(二)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的规定,提供有偿劳动;
(三)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。"
第七十一条:"劳动者因执行工作任务或者在执行工作任务中受到意外伤害的,应当依法获得工伤保险或者工伤赔偿。"
2.《工伤保险条例》
第十四条:"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应当认定为工伤:
(一)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,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;
(二)在上下班途中,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、客运轮渡、火车事故伤害的;
(三)因工外出期间,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;
(四)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,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;
(五)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。"
3.《劳动法》
第四十一条:"用人单位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,不得违反劳动法的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。"
希望阅读完这篇文章,您对于没有劳动合同,在岗位上死亡如何赔偿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。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falv123.cn/hetong/419.html
- 上一篇:公司随意罚钱,降级,这个怎么维权?
- 下一篇:单位可以随意调动工作地方跟岗位吗?